e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e品小说网 > 惊鲵捡了一个人:他要弥补遗憾? > 第334章 扶苏的困惑以及责任。

第334章 扶苏的困惑以及责任。

郡守离开后,雅间内的气氛有些沉凝。

扶苏脸上的温和渐渐敛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。

他拿起酒壶,亲自为陈雍斟满一杯,又给自己倒上。

“老师,方才那郡守所言……您觉得,有几分可信?”

陈雍端起酒杯,反问道:“公子以为呢?”

扶苏叹了口气:“此人言语之间,虽有表功与求利之嫌,但关于民生艰难的部分,眼神恳切,不似完全作伪。

尤其是他说‘除了类似桑海这般繁华的几个城池之外,其他山村,缺少粮食的也不少’……这句话,像一根刺,扎在我心里。”

他抬起头,眼中充满了困惑:“老师,您常在父皇身边,应该比扶苏更清楚。

自蒙恬将军北逐匈奴,收复河套,设立新郡以来,帝国在那些地方推行屯田,迁移民众,据说如今已是沃野千里,粮仓充盈。

加之之前帝国邀请农家子弟入秦,其中不少精通稼穑之法的弟子也被送往北地,专司增产之事。

按理说,帝国国库,尤其是粮食储备,不应短缺至此。

为何在这帝国之中,还会有百姓因缺粮而难以过冬?而且听那郡守之意,此等情况,并非孤例?”

这是扶苏内心深处最大的疑问。

他接受的教导,看到过的奏报,都在宣扬帝国的强盛与功绩。

北疆的胜利,农家的“归化”,都被描绘成增强帝国底蕴的盛事。

他从未想过,在这盛世的表象之下,帝国的根基之处,竟然还存在着如此触目惊心的疮痍。

陈雍静静的看着扶苏,缓缓放下酒杯,目光变得悠远而深邃。

“你可知,为何历代王朝,皆重农抑商?为何陛下要书同文,车同轨,统一度量衡?”

扶苏沉吟道:“为了富国强兵,为了凝聚国力,便于管理。”

“嗯……不错,蒙恬将军北征,拓土千里,功在千秋。

迁移民众,屯田戍边,亦是稳固疆域的长远之策。那些农家弟子,精通农事,若能妥善运用,确能大增产出。这些,都是事实。”

他话锋一转,“但新拓之地,开垦需时,屯田之民,安顿需日。

北地风寒,作物生长周期与中原迥异,纵有农家弟子指导,也非一蹴而就。

粮食从产出到入库,再到调配至帝国各处,其间环节众多,损耗、仓储、运输……每一步,都可能会出现问题。”

“更何况,帝国疆域辽阔,各地情况千差万别,桑海繁华,得益于海运贸易,商贾云集。但更多的郡县,尤其是那些远离驰道、身处山区的村落,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。

朝廷的政令,地方的执行,一层层下去,到了最底层,还能剩下几分原本的模样?”

“你可曾想过,那郡守口中‘上一任郡守枉顾民生,苛税严重’,或许并非虚言,甚至可能是普遍现象?

帝国徭役繁多,地方官吏为了完成上命,或是中饱私囊,层层加码,最终压垮的,便是最底层的百姓。

他们辛苦一年,所产粮食,在缴纳了各种赋税之后,还能剩下多少可供糊口?一旦遇到如今年这般早至的寒冬,便立刻陷入绝境。”

扶苏听得脸色发白。

“至于国库……国库的粮食,首先要保障军需,保障咸阳、以及各大重镇的消耗,保障如蜃楼这般陛下亲自主持的重大工程。

能够调配给地方用于赈济的,本就有限。

而这有限的资源,在分配过程中,又会经历多少权力的博弈,多少关系的疏通?

真正能落到那些急需粮食的贫苦百姓手中的,恐怕并没有多少。

陛下他只是一个人,许多地方他也不能完全兼顾,而那些臣子,也并未全都是体恤百姓之人。”

停顿片刻之后,他看着扶苏,语气沉重:“这就是现实……

帝国如同一棵参天大树,我们往往只看到它露出地面的枝繁叶茂,却容易忽略深埋地下的根系,有些已经因为养分不足或虫蛀而开始腐朽。

北疆的丰收,或许能暂时缓解树干的饥渴,却难以滋润到每一寸细微的根须。”

扶苏怔怔地听着,手中的酒杯已然冰凉。

陈雍的话语,让他感到一种无力感,以及一种沉甸甸的责任。

“所以……老师,那郡守请求增加粮食补贴,其实并不过分?甚至……五万石,可能还远远不够?” 扶苏的声音有些干涩。

“对于一郡濒临绝境的百姓而言,是救命稻草。对于整个帝国潜在的民生困境而言,不过是杯水车薪。”

陈雍直言不讳,“但能做一点,便是一点。

这不仅仅是五万石粮食的问题,更是释放一个信号,一个帝国高层开始关注底层民生的信号。

这或许,比粮食本身更重要。”

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百姓之心,才是帝国最稳固的根基。

你今日所虑,所行,正是在为这根基培土固本。只是,这条路,漫长而艰难,会触动无数人的利益,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。”

扶苏深吸了一口气,眼中的迷茫渐渐敛去。

他站起身,对着陈雍深深一揖:“扶苏,多谢老师教诲!今日方知,何为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’。

以往是扶苏想得太过简单了,此事,扶苏定当竭力促成,并以此为契机,仔细查探帝国赋税、徭役以及粮食调配之弊政!”

陈雍看着扶苏眼中重新燃起火焰,微微颔首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。

“你有此决心,是天下百姓之福。”

“不过,此事需循序渐进,谋定而后动。眼下,先处理好桑海郡的请求,将其作为一个范例。

后续如何,还需从长计议。”

“扶苏明白,到时候,还希望老师在旁,多多教导。”

“这是自然,毕竟你是我的学生嘛……”

“谢过老师!”

“好了,一个帝国要想国富民强,不是一而就的,关于此事,待郡守将奏折呈上来之后,再计议……眼下,我们还是要多考虑那些叛逆之事。

若是帝国没有了那些叛逆在暗中捣乱,那帝国的发展,也会快一些。”

扶苏点了点头,“老师言之有理……”

……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