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e品小说网 > 皇太孙 > 第69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

第69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

五段击和箱车出现后,燧发枪的威力正在逐渐显现,朱元璋非常重视。

为保持帝国实力,朱元璋为明帝国设计了户所制度,大力发展军垦,保持军队的规模和战斗力。

军户基数庞大,征兵很容易。

关键是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。

朱雄英天资聪颖,叠加皇室的雄厚资源,尚且夏练三伏,冬练三九,才有了今天的成绩。

普通军户拥有的资源远不及朱雄英,所以军中的“虎力”,每一个都是宝贝。

有了燧发枪之后,普通士兵稍加训练,就可以拥有不亚于“虎力”的战斗力。

和燧发枪相比,清吏司改进后的开花弹,可以制造直径20米的绝对死亡区,已经足够骇人。

如果火炮的射程进一步提高。

那明军横扫四夷,也就不再是梦想了。

“以前的炮弹,外壳皆为铁铸,且外型为圆形,很难和炮膛结合紧密;

我让清吏司改变炮弹的外型,将圆形改成柱形,在铁壳之外包覆一层软木,或者是布帛,乃至兽皮等软物;

这样一来炮弹在塞入炮膛的时候,就可以和炮膛结合的更紧密,减少气体外泄,从而提高火炮的射程。”

“效果如何?”

朱元璋只问结果,不问过程。

朱雄英看侍立在旁的沉造。

沉造双膝跪地,老老实实回答:“最新一次实验中,火炮的射程已经达到300步,绝对死亡区的范围已扩大至20步。”

朱雄英心中一喜。

20步,大概31米。

虽然绝对死亡区只有31米,这意味着至少50米范围内非死即伤。

在30至50米范围内,即便不会死亡,耳膜破裂,重度脑震荡,乃至内脏损伤是少不了的。

“头前带路,朕要去看!”

朱元璋要亲眼目睹才放心。

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,朱雄英不仅改进了炮弹,甚至对火炮也进行了大幅度改进。

清吏司的火炮,比明军装备的火炮更长,而且装备了包覆铁皮的木轮,更有利于火炮的移动。

“更长的炮管,可以有效提高火炮的射程,为了解决火炮的后坐力,清吏司正在研究液压制退器,一旦研发成功,火炮的精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。”

朱雄英只知道液压制退器的原理,并不知道具体结构。

不过对于动手能力登峰造极的巧手匠人来说,他们只需要一个大概的描述,就可以按照朱雄英的要求,做出相应的东西。

朱雄英也没要求一步到位,先把架退技术研究出来,管退技术以后再说。

清吏司的火炮安置在试射场的一个雨棚下,试射场范围开阔,300步外的弹着点周边,均匀分布着数十个木桩,每一个木桩上都拴着一只羊,用于检测炮弹威力。

朱雄英在朱元璋看过火炮之后,引朱元璋前往位于火炮200步外,半地下的观察室。

“实弹第32次试射,全装药,高度45,方位12,准备——”

沉造口中的参数,让朱元璋迷惑不解。

“全装药,高度45,方位12,准备——”

观察室外的工作人员开始擂鼓。

朱元璋敏锐的意识到,工作人员正在以鼓声,将相关信息传递与200步外的工作人员。

十几名工作人员围着火炮进行相关准备。

倾刻后,准备工作完成,除准备点火的工作人员外,其馀人等全部撤离。

“为尽可能增加射程,清吏司对装药量进行研究,曾因火炮炸膛,造成12名工作人员全部死亡。”

朱雄英顺手拿起一个望远镜递给朱元璋。

朱雄英之所以严格封锁,是因为清吏司的每一个数据,都是研究人员用生命换来的。

朱元璋表情肃穆。

点火的工作人员在引燃火绳后,跳至棚外的马背上纵马狂奔。

片刻后,随着一声巨响,天崩地裂。

朱元璋待硝烟散去,才亲赴弹着点查看。

蒋??随朱元璋前往弹着点的同时,没忘让随行的锦衣卫把火炮控制起来,不允许任何人接近。

这时候万一有人再来一炮,那乐子就大了。

火炮的精度有待提高,弹着点并没有在靶心位置,偏离了大约十步。

射程倒是比300步稍远了一点。

朱元璋不关注这些细节。

用于军阵,这个精度已经够了。

威力的确巨大。

如朱标所言,以弹着点为中心,方圆大约40步内的羊已经全部死去。

百步之内的羊非死即伤。

这些羊虽然表面看不到伤口,五脏六腑已经全部碎裂,眼耳口鼻均有血渍溢出,死状即为骇人。

“羊和人不一样,用于军阵,杀伤力估计没有这么大。”

朱雄英还没有丧心病狂到用人做实验。

朱元璋没有责怪朱雄英,默默看眼蒋??。

蒋??面色如常,躬身施礼。

“你准备用火炮对付永昌侯?”

朱元璋不动声色。

“这怎么可能!倒时只需把火炮拉至校场,就可以让永昌侯不战而退。”

朱雄英笑嘻嘻,如果蓝玉不服,朱雄英也不介意来一发。

“呵——”

朱元璋笑而不语。

转眼来到三月三,演习准时开始。

“殿下,现在认输还来得及!”

蓝玉踌躇满志,不想伤害朱雄英的自尊心。

演习分上下半场,上半场“羽林卫”进攻,武校防守。

下半场反之。

徐达为蓝玉大开绿灯,允许蓝玉从五军都督府和被称为“御林军”的京营抽调精锐力量,组成一支千人队。

这支千人队集明军之精华,号称人均“虎力”,蓝玉声称即便不用燧发枪,也可以轻易击败武校的毛头小子。

“永昌侯可知骄兵必败——”

朱雄英同样信心满满。

“哈!”

蓝玉不争辩,自去准备不提。

巳时正,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,蓝玉亲率“羽林卫”从武校校场出发。

李准率“日”队在武校校场,以箱车构筑环形防御阵地。

从清吏司拉过来的2门新式火炮,也被置于阵中,由清吏司工作人员亲自负责。

“皇祖父,永昌侯明知不可为,却一意孤行,非明智之举。”

朱雄英希望朱元璋和徐达叫停,判蓝玉负,避免重大伤亡。

朱元璋笑而不语。

“殿下,战阵之上,切不可妇人之仁!”

徐达意味深长。

朱雄英愕然,终于知道什么叫一将功成万骨枯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